近期,几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引发舆论关注:在一个汽车资讯平台的测试中,比亚迪汉EV在碰撞48小时后起火,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地下车库突然起火,导致停放在旁边的车辆受损……
对于这些起火事件,有的车企做了回应,但公众仍有疑问,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0年全年被媒体报道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(自燃+冒烟)就超过120起。但是,相较在宣传安全性方面时的高调,车企在回应起火事件时的声量显得小了很多,往往遮遮掩掩。
实际上,早在2019年,市场监管总局下发的《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的补充通知》就要求,生产者获知其生产、销售或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发生冒烟、起火事故的,应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(如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,应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)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事故基本信息。这些车企有没有按要求向监管部门报告,外界不得而知。但是,公众特别是车主,期待一个透明、明白的调查结果。对于车主而言,需要知道起火原因,解开心中的困惑,在此后的驾驶过程中,做好相关防范。对于更广范围的公众而言,需要看到车企对待问题时的积极态度,增强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。对于车企而言,只有透明的调查结果,才能有效倒逼其更加重视质量安全,采取改进措施,将风险降低。
然而,面对起火事件,有的车企竟表示: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概率比燃油车更低。这值得商榷。一方面,新能源汽车火爆也就是近几年的事,保有量基数、新旧程度等与燃油车都不同,简单地做概率统计比较缺乏严谨性。另一方面,在事关人身安全的问题上,如果做不到100分,其他的都只能是0分。即便做到了99%的安全,也不值得炫耀。
针对新能源汽车起火不断的情况,监管将要升级。在最近举行的“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”上,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透露,针对火灾碰撞事故不断的现象,将建立车辆事故报告制度,增强质量缺陷调查的针对性。此前征求意见的新能源汽车商业险专属条款也将“起火燃烧造成的新能源汽车设备直接损失”纳入了承保范围。
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技术仍在迭代更新,监管、配套都在逐步升级。作为新鲜事物,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舆论关注,问题也会被放大。但是,不能因为有起火事件就将其全盘否定。不过,调查清楚每起起火事件,以积极的态度给公众一个明白的交代,才能打消公众顾虑,进而促进行业一道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,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[责任编辑:linlin22]